《覺醒年代》出圈 紅色影視如何引發(fā)年輕觀眾共鳴?

  來源:人民網劉穎穎2021-03-2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在電視劇《覺醒年代》中,青年毛澤東出場時,“前方高能”“他帶著光來了”等彈幕形成了刷屏之勢。該劇近日在央視播出后,掀起了收視熱潮,又于3月20日登陸北京衛(wèi)視。不少年輕網友“邊追劇邊學黨史”,并紛紛表示,“這才是青年該有的姿態(tài)!”

天上下著瓢潑大雨,在雜亂無章的長沙老街上,一位青年懷抱一沓《新青年》,踏著泥水迎著風雨奔跑……在電視劇《覺醒年代》中,青年毛澤東出場時,“前方高能”“他帶著光來了”等彈幕形成了刷屏之勢。該劇近日在央視播出后,掀起了收視熱潮,又于3月20日登陸北京衛(wèi)視。不少年輕網友“邊追劇邊學黨史”,并紛紛表示,“這才是青年該有的姿態(tài)!”

除了《覺醒年代》,近年來,多部紅色影視作品以生動的人物塑造和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手法,獲得了廣大觀眾點贊,拉近了黨史和年輕人之間的距離?!斑@些優(yōu)秀的作品,沒有枯燥乏味的說教,也沒有簡單粗暴的灌輸,而是塑造了可親可感的人物,加上他們的熱血和激情,讓年輕觀眾很容易產生共情?!敝袊鴤髅酱髮W影視藝術學院教授盧蓉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

還原歷史橋段 呈現(xiàn)時代質感

《覺醒年代》出圈 紅色影視如何引發(fā)年輕觀眾共鳴?

《覺醒年代》劇照

《覺醒年代》展現(xiàn)的是從1915年《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劇中重現(xiàn)了許多教科書中的經典歷史橋段。此外,從大上海的街巷、碼頭,到北大的紅樓、嘉興的紅船,甚至是魯迅“后園里的兩棵棗樹”,都讓不少觀眾感嘆場景“神還原”。

“《覺醒年代》以細節(jié)做到了一個世紀前的‘情景再現(xiàn)’,實現(xiàn)了新時代青年與一百年前前輩們的隔空對話,以及現(xiàn)代觀眾與歷史人物的共情、共鳴、共振。”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

在盧蓉看來,《覺醒年代》的亮點是沒有孤立地講述黨史事件,而是將其融入了中國近代史的大背景中。“當時國家的命運、社會的狀態(tài)、百姓的生活在劇中都有立體豐滿的呈現(xiàn),大事件和小細節(jié)交織的敘事手法,能讓觀眾更好地走近歷史、認識歷史。”

除了著墨于歷史事件,《覺醒年代》還在各種細節(jié)上講究時代氣質的真實,如劇中人物在公共場合見面時都要鞠躬、冬天拼鍋吃涮羊肉等細節(jié),展現(xiàn)出了濃厚的時代質感和溫度。

正如《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所說,創(chuàng)新必須建立在現(xiàn)有歷史資料的基礎上,不能“想當然”、似是而非。“要精準地還原時代氛圍,呈現(xiàn)出一個有吶喊、有熱情、有力量的覺醒年代?!?

打造生動人物 凸顯偉大思想

《覺醒年代》出圈 紅色影視如何引發(fā)年輕觀眾共鳴?

《覺醒年代》劇照

《覺醒年代》里的人物不僅有“覺醒”“革新”的高光時刻,也有“接地氣”的煙火氣息:陳獨秀與兒子“擰巴”的相處日常、李大釗自掏腰包請大家吃餃子、“南陳北李”重逢時笑談贈衣……這些生活化、有人情味的點滴細節(jié),讓原本根植在教科書中的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可親可感。

“在選角方面,我們秉持了一個原則:追求神似,兼顧形似?!睆堄佬卤硎?,所有演員都是盡最大限度去“奔赴”角色內在的精氣神,力求展現(xiàn)角色多面而復雜的性格特質。

在饒曙光看來,對真實歷史人物采取個性化描摹的方式,不僅可以通過展現(xiàn)人物“可愛”的一面,發(fā)掘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的娛樂性和觀賞性,引發(fā)年輕人的興趣,同時也利于挖掘角色更為豐富的人性,賦予其嶄新的認知價值。

同時,在劇中,魯迅揮筆寫下《狂人日記》、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時的演說等經典場面不時閃現(xiàn),令人激情澎湃。還有許多鏡頭也頗有意味,比如瓷碗下的青蛙、話筒上的螞蟻、飄灑的風雪等。有不少網友表示,“一幀幀都觸動人心,體會到了先驅們的熱血和努力”“有為青年當如是”。

“《覺醒年代》劇中的隱喻鏡頭,和人物的身份思想以及故事背景是高度契合的,能夠更好地凸顯偉大的心靈和思想。”盧蓉認為,生動的細節(jié)不僅讓人物“活”起來了,也讓人物的思想“活”起來了。

“主創(chuàng)抓住了這些革命人物各自的性格內核,讓其形、神、魂都獲得了符合國人心理認同和文化認同的藝術還原,令大寫的‘人’產生了超越時空的魅力?!敝袊娨曀囆g委員會編輯部副主任閆偉說。

《覺醒年代》出圈 紅色影視如何引發(fā)年輕觀眾共鳴?

傳承時代精神 讓歷史活起來

隨著《覺醒年代》走紅,許多觀眾表示,“里面的知識點太豐富了,需要邊看劇邊學習”“看完之后自己也好好補了補課,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在饒曙光看來,《覺醒年代》以生動、立體的時代“建黨史”“覺醒史”感召著青年觀眾,在多元豐富的思想爭鳴中回溯傳統(tǒng),收獲海納百川的心態(tài)和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除了《覺醒年代》,還有《恰同學少年》《建黨偉業(yè)》等影視作品從不同角度講黨史,也獲得了觀眾好評。對此,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丁亞平表示,近幾年的黨史題材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制作精良、挖掘深入的特點,表達時代思想和觀念,體現(xiàn)出共性與特性結合的審美價值。以平視的視點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拉近了作品和觀眾的距離。

“要精準找到歷史與現(xiàn)實的精神通聯(lián),讓黨史故事對當今產生思想和精神層面的呼應與互動,對人們的生活具有借鑒和啟發(fā)價值。”閆偉說。

“在黨史等重大主題影視創(chuàng)作中,我們要變‘表現(xiàn)’為‘發(fā)現(xiàn)’,以平視的狀態(tài),從歷史事件中探索我們今天生活的啟示。同時,歷史人物的精神與我們現(xiàn)代人的精神也是相通的,是一脈相承的。從好的作品中,我們能夠更深刻地認識今天,能更加認清未來要走的方向?!北R蓉表示。

在閆偉看來,以后相關題材影視作品要更加全面、生動地反映黨史?!俺它h史中的主線之外,還可以多描寫作為黨史組成部分且長期不為人知的史實,如隱蔽戰(zhàn)線斗爭史等,讓觀眾對黨的歷史具有更加全面、系統(tǒng)、深刻的認知與理解;還應探索讓歷史‘活’起來的策略,以年輕態(tài)表達與匠心的細節(jié)化處理,進行創(chuàng)新突圍?!?

(編輯:月兒)


《覺醒年代》出圈 紅色影視如何引發(fā)年輕觀眾共鳴?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