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與攝影家的區(qū)別, 獨家大揭底

趙福平2020-07-0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其實,新聞記者(廣義上也包括通訊員、報道員)和攝影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說是兩種職業(yè)兩種行當也行。那兩者之間有區(qū)別嗎,當然有,而且還非常的明顯。

記者與攝影家的區(qū)別, 獨家大揭底

筆者隨濟南市攝影家協(xié)會的同仁去長清區(qū)孝里鎮(zhèn)的孝堂山山會采風。完成任務(wù)回山頂?shù)穆飞?,聽到幾位爬山的游客正在聊天,當其中的一位說出“今年的會上全是記者”這句話時,本人忍不住笑了,主要是笑市民把記者和攝影家搞混了。也難怪,不是圈內(nèi)的人有時候是很難分清哪些是記者,哪些是攝影家的,所以人們只要一看到脖子上掛著相機的人都認為是記者了。

其實,新聞記者(廣義上也包括通訊員、報道員)和攝影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說是兩種職業(yè)兩種行當也行。那兩者之間有區(qū)別嗎,當然有,而且還非常的明顯。
       年齡:記者一般比較年輕;攝影家年齡一般較大。
       衣服:記者衣著相對鮮亮整齊得體,顏色多為淺灰、淺藍、;攝影家多數(shù)沖鋒衣或馬甲, 顏色不是紅就是綠,不是綠就是藍。
       腳下:記者一般為皮鞋;攝影家一般為防滑的運 動鞋。
       頭上:記者很少帶帽子;攝影家很多人戴大舌 帽。
       相機:記者,一架相機;攝影家好多是兩架相 機。
       鏡頭:記者一般只有一個;攝影家好多個。
       遮光罩:記者好多不用;攝影家沒有一個不用。
       行囊:記者現(xiàn)場幾乎都不背包;攝影家單肩或雙肩包從不離身。
       水瓶:記者不帶;攝影家好多帶。
       行動:記者叫采訪;攝影家叫采風。
       時間:記者一般在白天的工作時間內(nèi);攝影家沒準,深夜大街上有可能也能碰上拍月食的。
       場所:拍攝位置比較好的多數(shù)是記者;清冷角落多數(shù)是攝影家。
       習慣:記者對領(lǐng)導特別感興趣:攝影家對普通群眾特別是老人及美女感興趣。
       敏感:記者對政治;攝影家對光線。
       癖好:記者愛熱鬧;攝影家愛清凈。
       特長:記者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攝影家正好反過來。
       產(chǎn)品:記者稱稿件;攝影家叫圖片。
       改變:記者稱編輯或修改;攝影家稱調(diào)整或裁 剪。
       大?。河浾?,篇幅;攝影家;畫幅。
       容量:記者叫字數(shù);攝影家叫像素。
      上司:記者,宣傳部、新聞局;攝影家,文聯(lián)、文化局。
      陣地:記者,新聞媒體;攝影家,論壇或圖片 社。
      速度:記者的作品面世快;攝影家的作品比較慢。
      職業(yè):記者基本為專職;攝影家基本為兼職及愛好。
      報酬:記者,產(chǎn)品賣不出錢來,但國家發(fā)工資;攝影家,產(chǎn)品可能賣點錢,但真正的薪水往往和攝影無關(guān)。
      范圍:記者,基本在當?shù)鼗顒?;攝影家,哪兒也去。
      屬性:記者,官方機構(gòu);攝影家,社會團體。
      證件:記者,國家新聞局(簡稱)或媒體單位,電視臺、報社、雜志社、網(wǎng)站等頒發(fā);攝影家,攝協(xié)、攝學。
      當然,凡事都不能絕對,新聞隊伍中有好多的攝影家,記者攝影家也很多,同樣,攝影隊伍里也有很多出色的文字高手。
      但說到底,兩者還是一家人,根本的目的都是宣傳我們的社會,宣傳我們的國家,
       那么問題來了,下面幾張圖片中,哪些是記者,哪些是攝影家呢?

(編輯:鑫果)


記者與攝影家的區(qū)別, 獨家大揭底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shù)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