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廣州訊(陳曉瑩 記者李青山)進入2023年,餐飲、旅游、娛樂等消費領域人氣旺盛,消費市場的“煙火氣”逐步恢復。當前,影響消費信心的痛點堵點難點有哪些?如何消除影響消費信心的因素?日前,廣東省消委會圍繞“提振消費信心 服務高質量發展”主題,召開建言獻策3?15專題座談會。行政、司法、高校、科研院所、媒體、律師、消費者等各界代表,以及來自23個行業協會及相關檢測機構的專業人士,共計62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大家共同圍繞“提振消費信心 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提振消費信心”成為參會代表熱議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消委會消費維權專家朱列玉通過視頻表達了對提振消費信心的關切,他表示“提振消費信心非常重要,關系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院長、教授黃新飛則表示“廣東消費基數大、在線消費潛力足、區域極化帶動作用明顯,提振消費信心有助于釋放消費潛力”。消費信心比黃金還寶貴,對推動廣東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這一點成為與會專家、代表的一致共識。
不少專家、代表關注到了消費環境的問題,認為當前不少侵害消費者的現象仍然存在,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廣播電視臺經濟科教頻道副總監俎江濤表示“當前新業態領域消費問題較為突出”,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馬仁洪介紹說物流行業投訴量大,且增長趨勢較明顯,而華南理工大學疑難案件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東生指出房產、汽車等大宗消費問題仍是難點。
另外,消費者權益保護也是會議關注的重點,大多專家、代表提到要更進一步加強消費宣傳教育,暢通消費投訴渠道,更好滿足日益增長的維權需求,消除百姓消費后顧之憂。
座談會上,專家、代表普遍認為,提振消費信心是一項系統性的經濟工程、民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維度發力。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王強東等專家均建議,要通過穩就業強保障,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信心。立法和制度建設是會議的高頻詞,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廣東省消委會公益律師團副團長(律師代表)彭華、廣東省消委會消費維權志愿者隊長(消費者代表)葉波等都不約而同提到,要進一步加強制度設計,加強立法特別是推動《廣東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修訂,強化消費維權法治保障。
同時,專家們紛紛建議要進一步發揮廣東全省消委會的優勢和作用,通過社會監督、投訴調解、消費教育、公益訴訟等工作,增強消費者信心;社會各界也應積極發揮作用,行業協會要積極引導企業參與放心消費承諾,新聞媒體要傳播消費維權正能量,專家志愿者要發揚公益精神,形成提振全社會消費信心的整體合力。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參會領導在講話中指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是提振消費信心,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對于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要把準關鍵多點發力,重點要著眼消費供需,通過提高供給質量,增加百姓收入,解決好“能不能”的問題;要發揮社會各界力量,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為消費者免除后顧之憂,解決好“敢不敢”的問題;要改善消費環境,推進“放心消費粵行動”,解決好“愿不愿”的問題,要通過全面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助力廣東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當好示范。
廣東省消委會表示,今年,廣東將全面開展省民生實事“放心消費粵行動”,其中包括提升全省放心消費承諾單位和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店數量和質量,提高消費者舉報投訴處理效率等一系列具體措施。廣東省消委會將以“放心消費粵行動”為抓手,與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廣東省商務廳等部門聯合,推動各地黨委政府更加重視消費環境建設,引導更多商家作出放心消費承諾,讓百姓消費體驗更好、意愿更強、信心更足。
(責任編輯: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