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轉賬竟是詐騙一環(huán)!警惕電詐套路新花樣

  來源:央視財經 中國青年網2024-08-1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當前電信詐騙的套路不斷翻新,手法種類繁多,值得警惕的是,電詐分子除了詐騙錢財,還在拉攏群眾,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工具人”,無形之中幫助電詐分子一起完成犯罪行

當前電信詐騙的套路不斷翻新,手法種類繁多,值得警惕的是,電詐分子除了詐騙錢財,還在拉攏群眾,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工具人”,無形之中幫助電詐分子一起完成犯罪行為。電詐分子誘騙群眾做“工具人”的手法多為“隱藏款”,不易識別,貌似舉手之勞還有紅利,實則會觸碰法律紅線,我們該如何警惕防范呢?

銀行卡、手機卡要捂緊

代人轉賬竟是詐騙一環(huán)

伴隨著電詐花樣翻新,銀行卡、手機卡逐漸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實施詐騙、轉移贓款的重要工具。不法分子往往打著“躺著就能賺大錢”的噱頭,以“高額回報”引誘他人出租、出售銀行卡、手機卡,此類犯罪,也被稱為“兩卡”犯罪。

20歲的小許就落入了租售“兩卡”的犯罪陷阱,成為詐騙分子的“幫兇”。一天,在社交軟件上結識的一個新朋友告訴小許,只需將銀行卡、手機卡出借給別人轉賬就能輕松賺到錢,每轉賬一萬元,就會有200元的辛苦費。

心動的小許第二天帶著銀行卡“奔現”,并用名下的銀行卡完成轉賬12萬元。對方向小許支付了2400元現金以及銀行卡中所剩200多元作為報酬。

不久,小許發(fā)現自己的銀行卡被凍結。意識到問題的小許思考再三,最終選擇了到公安機關反映情況。經警方查證,小許的銀行卡賬戶涉及資金銀行流水累計41萬余元,涉及9宗詐騙案,小許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最終,小許因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判處拘役五個月,緩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兩千元。

“兩卡”犯罪是一種新型犯罪,犯罪形式復雜多樣,一些人由于法治觀念薄弱,往往容易因貪圖小利而被詐騙分子拉攏、利誘,進而淪為犯罪的“工具人”和“幫兇”。

遼寧本溪60多歲的趙某把他自己的三張銀行卡賣給了犯罪團伙進行轉賬,一天幾百萬元的流水,趙某每天能獲利1000元至1500元不等。

警方順藤摸瓜,抓獲了向他買卡的劉某以及上線任某等人,發(fā)現他們正在用買來的銀行卡進行“跑分”。在抓捕現場,正在工作轉賬的手機有50部,銀行卡有50張。

所謂“跑分”就是通過銀行卡或購物卡,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團伙提供非法資金轉移的渠道,通過“跑分”將贓款洗白。犯罪團伙將詐騙所得資金匯入多家“空殼”公司賬戶,然后高報酬招募“下線”,再指揮“下線”以這些“空殼”公司的名義購買購物中心或超市的購物卡,通過“黃牛”套現或者網絡購買黃金等實物的方式,實現“洗錢”的目的。

在現場查獲的手機中,保存的多段視頻引起了警方注意,這些視頻中的人有的張嘴、有的眨眼,還有的轉頭做著各種不同的動作。

警方查證后得知,犯罪分子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偽造人臉識別驗證身份。

遼寧省本溪市公安局電詐犯罪案件偵查支隊二大隊大隊長 彭新發(fā):犯罪嫌疑人獲取持卡主的照片,用持卡人的照片,利用AI技術生成動圖或者視頻,欺騙銀行的人臉驗證系統(tǒng),從而進行更快速頻繁地轉賬,達到洗錢的目的。

目前,本案中4名被告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其中出售了自己多張銀行卡非法牟利的趙某,因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打擊新型網絡犯罪指導處副處長 胡志偉:千萬不要覺得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的事情很小,比如出售你自己的銀行卡、手機卡和互聯(lián)網賬號,你出售的銀行卡可能會給數十人帶來財產損失,你出租的電話卡可能會向成百上千的人撥打詐騙電話,你出租的互聯(lián)網賬號可能會向上萬人發(fā)送詐騙信息,導致他們遭遇詐騙。

(編輯:鳴嫡)


代人轉賬竟是詐騙一環(huán)!警惕電詐套路新花樣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