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空調紛紛接入大模型 “DeepSeek風”加速刮向家電行業(yè)

  來源:北京日報2025-03-1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DeepSeek帶來的人工智能革新浪潮正從線上涌到線下。近日,多個家電企業(yè)掀起AI技術競賽,空調、冰箱、電視甚至掃地機器人等電器均紛紛宣布接入DeepSeek。是技術提升,還是跟

DeepSeek帶來的人工智能革新浪潮正從線上涌到線下。近日,多個家電企業(yè)掀起AI技術競賽,空調、冰箱、電視甚至掃地機器人等電器均紛紛宣布接入DeepSeek。

是技術提升,還是跟風炒作?在市場熱議的同時,業(yè)內專家認為,AI技術的深度融合有望推動家電產品智能化升級,帶來交互方式和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并重構產業(yè)鏈。

DeepSeek成為家電新賣點

“看看AI冰箱?最新接入Deep-Seek的那種。”3月13日,記者來到朝陽區(qū)城外誠的海爾專賣店,看見店內銷售人員正用“大模型”“AI”“深度學習”招徠顧客,吸引不少人駐足。

AI冰箱有什么用?據銷售人員介紹,冰箱聯網后,用戶只要與手機App綁定,就能記錄各種放入冰箱的食材,精準預測食材保鮮期,主動提醒并推薦搭配菜譜,還能基于用戶飲食習慣分析生成采購清單。

“DeepSeek+家電”的熱潮正持續(xù)升溫。據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2月中旬以來,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家電品牌已達兩位數,包括美的空調、長虹電視、TCL電視、海爾冰箱、海信電視、創(chuàng)維電視、老板廚電、方太電器、追覓掃地機器人、石頭掃地機器人、九牧智能馬桶等。

在各家發(fā)布的應用場景中,一幅美好畫卷正向消費者展開:對著打開的電視說出電影名就可自動播放;想降低空調的風力時只要用言語溝通,空調就能自動調節(jié);將想吃的菜肴照片上傳給自動翻炒機,投入食材就能一鍵復刻……

“家電的智能發(fā)展分為機械智能、控制智能、數據智能、認知智能和環(huán)境智能五個階段,我們目前處于數據智能階段?!焙柤瘓F董事局主席周云杰說。

家電行業(yè)再迎升級新機遇

家用電器爭先恐后地擁抱互聯網新技術,并非新事。2017年物聯網商用之風盛行時,就連普通的垃圾桶也隨著智能升級,連上WiFi。這次眾多家電企業(yè)集體接入大模型,是技術提升還是再次跟風炒作?

對此,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記者表示,與當年萬物皆可WiFi的場景不同,此次大部分家用電器接入Deep-Seek并非盲目跟風,而是基于實際需求和技術發(fā)展的選擇。“大模型能為硬件設備增加數據處理和智能分析功能,不但能帶來家電交互方式的革新,還能實現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在TCL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看來,DeepSeek最重要的意義在于發(fā)明了一種新的算力結構,令公司自有能力大幅提高。“以前我們做新的工藝開發(fā)成本很高?!崩顤|生說,現在這種試驗更多用大數據、算力模型來進行,大大提高了效率。

他表示,DeepSeek的技術優(yōu)勢和開源等特點,能把人工智能應用的概念、習慣更快地在社會上推廣起來,并反過來帶動整個家電產業(yè)的應用。

個性化服務成關鍵著手點

智能家居賽道正處于技術融合爆發(fā)期。有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到2025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guī)模有望突破8000億元。但走訪中,記者發(fā)現,雖然目前家電企業(yè)將“DeepSeek”作為重要賣點,但其更多是提供一些語音交互上的體驗。

該如何讓家用電器在現實應用中與DeepSeek深度相融?目前多家企業(yè)并未給出清晰展現路徑。“家電產品還是應以實用為核心,避免過度追求技術噱頭而忽視用戶實際需求?!蓖貔i認為,個性化服務、高效便捷的操作和安全可靠的隱私保護,應成為技術落地的關鍵著手點。

搭載大模型的智能家電也需要大規(guī)模高質量數據的支撐。業(yè)內人士表示,企業(yè)需具備數據積累與算力支持能力,否則即便接入也難以發(fā)揮模型效能,但目前行業(yè)面臨采集成本高、跨域融合難、訓練數據少等難點和堵點,需要產業(yè)合作建設全面覆蓋智能家電、家居全場景的數據仿真平臺。

接入DeepSeek后,帶來的數據隱私風險,也需謹慎考慮。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對記者表示,企業(yè)應全面考慮數據流通問題和信息隱私敏感度,強化數據保護,建立用戶信任。

(編輯:月兒)


冰箱、空調紛紛接入大模型 “DeepSeek風”加速刮向家電行業(yè)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