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第一家“家風館”國購廣場落成

  來源:315記者攝影家蔚楠2017-07-2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記淮北好人施福明自辦家風館傳承孝道故事 提起淮北“好人”施福明,在安徽淮北廣大城鄉(xiāng)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二十載如一日精心義務照顧鄰里新四軍老戰(zhàn)士施友法,并披麻

——記淮北好人施福明自辦家風館傳承孝道故事

提起淮北“好人”施福明,在安徽淮北廣大城鄉(xiāng)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二十載如一日精心義務照顧鄰里新四軍老戰(zhàn)士施友法,并披麻戴孝為其送下地的感人事跡在淮北被傳為佳話,他也被多部門評為“公益達人”等先進模范,其家庭被婦聯(lián)部門評為“最美家庭”。他為了自辦家風館弘揚孝道的故事精神,令人動容。

psb (1).jpg                                                          一: 實踐孝道創(chuàng)辦家風館

為了使孝道家風傳承,施福明堅持多年實踐,首先對自己祖母無微不至的盡孝,直到九旬高齡的她安詳離去。其次他二十多年如一日,義務照顧村里鄰居一個70多歲孤寡新四軍老戰(zhàn)士施友法,直到親自披麻戴孝給其入土為安。為了把孝道精神入心入腦,他三十年來對“二十四孝”等上萬本書籍進行研究,反復研讀國學孝道精髓,被市國學院聘為“名譽院長”,施福明妙筆談孝道的文章常常發(fā)表在全國各大報刊雜志上,使讀者深受啟發(fā)教育。他還親自做課件深入院校、社區(qū)、村落進行國學孝道知識系列講座,所到之處無不收到良好效果。

2014年以來國家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的弘揚,全國婦聯(lián)發(fā)出關于創(chuàng)建開展“最美家庭”倡議書,于是熱心公益事業(yè)的施福明再也沉不住氣了,他走訪鄉(xiāng)村兩百多個幸福家庭,廣泛收集城鄉(xiāng)當代的孝道家庭故事,選擇典型孝道事跡,收集整理編著成一本《當代最美家庭》出版,該書18萬字,圖文并茂,由安徽省著名女作家潘小平作序,得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目前該書已發(fā)布社會廣大鄉(xiāng)村廣為流傳。更讓人感動的是他收集古代發(fā)生在淮北的真實孝道經典故事《天留坊》,首先寫成長篇小說,然后又改編為劇本發(fā)表,贏得多家影視公司的青睞。目前江西景德鎮(zhèn)一家影視公司與施福明進行了簽約立項,拍攝許可證正在報批中,十月份即將在安徽淮北故事發(fā)生地開機。施福明發(fā)揮自己擅長文藝創(chuàng)作優(yōu)勢,親自采訪寫劇本,用自己實際行動播撒陽光,弘揚社會孝道正能量,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曾被央視和省級媒體報道過的農民作家,也被安徽的眾多媒體稱為 “淮河之子”,在外漂泊20多年的施福明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淮北,發(fā)揮余熱再創(chuàng)作,為淮北發(fā)展做貢獻。

二,坎坷童年艱苦創(chuàng)作

7月中旬,筆者在國購廣場初次見到施福明,腦梗剛恢復不久的他,艱難地挪動著身體堅強鍛煉,他樂觀地訴說著自己的坎坷的創(chuàng)作故事。曾被央視和省級媒體報道過的鄉(xiāng)土作家,也被安徽的眾多媒體稱為 “淮河之子”,在外漂泊20多年的施福明終于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淮北,他立志發(fā)揮余熱再創(chuàng)作,為淮北發(fā)展做貢獻。

“我的母親,孩子們都生活在淮北,青年時期的我為了不給家里添負擔,就出去創(chuàng)業(yè)闖蕩了。六年前我患了腦梗就被孩子接回淮北照顧,如今我恢復得很好,感覺年齡也大了,就打算一直留在淮北了,今后我也打算把創(chuàng)作的重心全部轉移到這里,結合淮北的風土人情再多寫點歌頌我們家鄉(xiāng)精致淮北東西!”施福明向筆者介紹。由于父親早逝,少年時的施福明九十年代初就歷盡磨難跟隨母親來到淮北。施福明從小就熱愛文學,擅長文藝寫作,尤其是對于各種各樣民間故事,從兒時起他便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往往聽過一遍,就能夠過目不忘,這些民間故事和生活的心酸,成了他以后創(chuàng)作各類劇本的重要素材源泉。中年時期的施福明,在外闖蕩時一邊做大學客座教授、法院陪審員等工作,一邊堅持創(chuàng)作收集,還大量往各大報刊媒體投稿。他早年創(chuàng)作出的大量劇本和文學作品都被改編拍成了十多部電視劇,其中《知青歲月》等3部影片獲得了國際電影藝術節(jié)一二等大獎,報告文學《淮河船家女》更是獲得了全國一等獎,其余各類文學作品如散文《家鄉(xiāng)石榴》等參家全國征文大賽獲一等獎更是不計其數。施福明本人也被文化部和團中央授予了全國優(yōu)秀文化先進工作者和全國鄉(xiāng)村文化名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可就在施福明醉心創(chuàng)作的時期,2011的一個冬天他一夜醒來,再也坐不起來,被妻子送往醫(yī)院診斷為腦梗,被兒子和兒媳婦接來淮北照顧?!叭绻麤]有我這兩個孝順的兒媳婦們精心照顧,我今天可能還是躺在病床上,別說常常發(fā)表文章再寫淮北的故事了,連命也可能都沒有了?!笔└C鞲锌卣f。如今,施福明的新作《天留坊》一經面世,就被多家影視公司看中,將被翻拍成電視劇,預計十月份在淮北和景德鎮(zhèn)兩地開拍,而小說就是以發(fā)生在淮北附近的真實孝道故事為主線,講述了改革開放、歷史變遷、社會新變化中的孝道內涵。

QQ圖片20170723171723.jpg

家風紀念館在國購的落成,也一直是施福明引以為自豪的一項新創(chuàng)舉。施福明用了幾乎大半輩子的時間,收集了一百多個姓氏家譜事跡,里面滿滿的都是 “好家風”的相關經典故事材料,他還將一篇篇故事整理出書,經常以講故事的形式吸引周圍群眾來他的家風館參觀學習。經過數十年的積累,目前,家風紀念館里已藏書2萬余冊,故事展板更是不計其數,也成了中國文明網上推薦瀏覽的頁面。施福明說:“我現在來淮北六年了,這里也算是我第二個故鄉(xiāng),沒有我兒子、兒媳婦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就沒有我的今天。而我對于兒子、兒媳教育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也離不開這個家風館。我們家庭是家風館的受益者,我很早就是個孤兒,爸爸去世早,媽媽也改嫁它鄉(xiāng),我跟隨年邁老奶奶坎坷長大歷經磨難就愛自強不息勵志,生活的艱難無以言表,我十七歲結婚,成為“小丈夫”。我的小兒子施志國年紀最小卻沒有任何優(yōu)待,由于家庭拮據,常穿哥哥留下的補丁衣服,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從不嬌慣他成長。一次他剛7歲,好不容易家中吃頓餃子,孩子把餃子餡吃完皮卻丟在一邊,我及時讓他做了檢討,讓他小小年紀就懂得:艱苦樸素和精簡節(jié)約好家風。“弟子規(guī)中”說:“守孝弟,泛愛眾”我們有個鄰居是個孤寡老人,我?guī)е⒆映H槔先俗鲂┨羲?、送柴的盡孝事,教育孩子從小樹立好家風,不僅要在家中盡孝,還要社會中盡孝。學習淮北許多孝道故事。我現在已經決定把家風館開在繁華小區(qū)的國購這里,繼續(xù)弘揚好家風,發(fā)揮它的作用!”

來到淮北生活的施福明一直也沒有閑著,除了聯(lián)系捐贈貧困兒童,他還自發(fā)組建起了淮北的愛心助殘協(xié)會,經常組織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在施福明心里,能回到故土給淮北繼續(xù)做些貢獻,發(fā)揮自己的余熱,繼續(xù)文藝創(chuàng)作,就是在以后日子中最有意義最快樂的事。

三, 劫后重生,他有兩個愿望

2011年隆冬,施福明人生本應該像他名字一樣有個幸福的明天,日子正常而有序地幸福下去,可命運卻和他開了個不小的玩笑。四十六歲的施福明事業(yè)如日中天的他卻過早因嚴重透支身體勤奮創(chuàng)作,而診斷為嚴重腦腦梗。經過醫(yī)生和家人的幫助,他在病床上躺了僅三個月,靠著驚人毅力卻奇跡般地又站了起來。短暫的消沉后,他靠著堅強意志重新又拾起了生活信心來。他右半身半身不遂發(fā)麻發(fā)脹,于是只能用他左手單手在鍵盤上寫作,自從腦梗以來他辭去一切社會活動,不僅靠超人毅力完成孝道題材的長篇小說《天留坊》和《少年朱元璋》及《大禹傳記》的寫作,還改編為劇本成功完成廣電部門的影視報批。更令人吃驚的是施福明有種永不言棄的頑強精神。他發(fā)現身邊殘疾人生活異常艱難,于是和一名中國好人朋友攜手創(chuàng)立了“淮北陽光助殘中心”義務為殘疾人和老人獻愛心,提供幫助。他們組織志愿者為殘疾人或老人和殘疾人開展義務理發(fā)、醫(yī)療、法律咨詢,文藝慰問等,深受市民歡迎,特別是編排的啞劇小品深入特殊學校和敬老院演出,贏得社會廣泛贊譽。被媒體和宣傳教育部門多次稱為:“公益達人”和“市級優(yōu)秀民間社團”愛心組織。近年來,他組織志愿者開展活動300多次,雖然施福明也屬國家二級殘疾,但他仍然自強不息。是的,成功之路不會排斥任何一個不完美的追夢者,只要你永不放棄!他這次劫后重生,他有兩個愿望:一是他通過社會廣泛調查和實踐發(fā)現,當前有很多社會不和諧因素,最大的就是當前年輕人不孝的時間比比皆是,而且啃老現象較為嚴重,特別是殘疾老人舉步維艱,他決心把弘揚孝道弘揚善德的“家風館”進行到底。其二他渴望更多淮北社會熱心企業(yè)家關注,把流傳家鄉(xiāng)淮北歷史悠久,人文厚重的“天留坊”牌坊能重見天日,協(xié)同電視劇《天留坊》的推出,而像《六尺巷》電影故事一樣教育我們淮北的一代又一代人,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一孝道而起到重要作用!

心海蔚藍.jpg

作者:蔚楠、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會員、中國攝影藝術聯(lián)合會分會長、中國新聞攝影協(xié)會理事、安徽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 、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院長助理、新聞學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