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身汗!這樣開車原來也要被扣分!

  來源:12缸汽車2017-07-2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如果不改掉這些開車習慣那被抓只是時間問題,扣分事小真要引發(fā)出事故來就追悔莫及了!

看著手機屏幕里的違章記錄小明越發(fā)覺著自己冤枉,自己從來不喝酒也不闖紅綠燈,即使碰到遠光狗也從來不路怒,一直遵守交規(guī)怎么就違章了呢?扣掉1分雖然不多,但總要扣個明白才行。

聽完小明的吐槽后,缸哥決定給小明討個說法,先去交管局搞到一份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分值標準,越看越緊張,看完后已經(jīng)是一身冷汗了。

別說小明了,就這些開車扣分的事兒缸哥身邊大部分人都干過,只不過只有小明被抓到了而已,如果不改掉這些開車習慣那被抓只是時間問題,扣分事小真要引發(fā)出事故來就追悔莫及了!


情況一

超載

說到超載很多朋友都會想到那裝的滿滿當當?shù)拇筘涇?,其實超載不只是貨物超載也包括人員超載?,F(xiàn)實中很多時候都有這種情況,朋友們一起出去玩結(jié)果碰巧是6個人,普通家用車均是五座設計,多出一個人無論是讓誰去打車都覺著不合適,車上擠擠也不是坐不下6個人,一咬牙上車吧!

如果被交警抓到那么最少扣3分最多扣6分,交規(guī)中明確規(guī)定駕駛載客汽車載人超過核定人數(shù)20%以上的扣6分,不足20%的扣3分,五座車載6個人正好超載20%,具體扣多少分就要看當?shù)亟痪绾握J定了。

車輛滿載時制動距離會明顯增加 ,車輛操控靈活性也會降低,而超載顯然更加危險,抱著僥幸的心理上路可曾想過一旦發(fā)生意外朋友分分鐘變仇人?

情況二

車輛發(fā)生事故未按規(guī)定擺放警告標志

說到擺放警告標志即那個紅色三角牌相信很多朋友都覺著這還用規(guī)定?地球人都知道啊!缸哥最初也是這樣認為的,直到兩個月前缸哥坐在副駕眼瞅著朋友制造了一場高速上四車追尾的事故后,缸哥才發(fā)現(xiàn)擺放三角牌真的有明文規(guī)定!

如果在高速上發(fā)生交通事故,單車事故擺放一個三角牌,白天擺在據(jù)車至少100米位置,夜間擺在據(jù)車200米位置;如果是多車事故,有幾輛車就擺幾個車的三角牌,違者扣3分。另外在這里提醒大家,如果愛車在高速上出現(xiàn)狀況,擺放完三角牌后一定要所有人都去道路中央的護欄隔離帶里面去,如果隔離帶兩邊沒有護欄就到道路外側(cè)的護欄外!

在上次的四車追尾事故中三角牌擺放距離的確不夠100米,有輛撼路者直到快碾壓到三角牌才發(fā)現(xiàn)前面有事故……關鍵時刻,保命也是有技巧的。


情況三

高速路/快速路上未按車道時速行駛

現(xiàn)在除了高速公路上有不同車道不同限速外,越來越多的換城快速路上也是如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碰到這種情況,在最左側(cè)車道的車輛速度相對很慢,本來一條最快車道讓這輛車搞的后面的車只能冒險從中間車道超車,在給他人造成不便的同時這種不符合車道限速的行為也會受到扣3分的處罰。

如果自己無法保持規(guī)定時速行駛一定要及時變道,不然被追尾的滋味可是不好受,誰嘗過誰知道……


情況四

開車用手機

隨著汽車配置的逐漸提升,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汽車均有藍牙,因此行車過程中拿著手機打電話的現(xiàn)象在逐漸減少,但一邊開車一邊聊微信甚至刷微博的人可越來越多!

如果車速60Km/h,就意味一秒鐘汽車就行駛16.7米,現(xiàn)在不要命的電動騎士、老年代步車這么多開車時還敢分神看手機?一秒沒反應過來事故就發(fā)生了,只要交警看到或者攝像頭拍到開車過程中玩手機先扣2分。


情況五

駕駛機動車載貨長度、寬度、高度超過規(guī)定

買車就是圖個方便,除了可以代步外買些東西也可以輕松帶回,如果是輛SUV的話后備箱開口更大也更高,可以拉走更多物品,但如果是轎車的話雖然應付日常生活沒啥問題,但要是面對一個大件商品比如電冰箱,要想輕松拉走只能是把后備箱打開讓冰箱伸出半截來,不知道有多少朋友這樣拉過東西,小明就這樣拉過,然后由于目標太大被抓到,被扣1分。

其實這事兒不怪小明,畢竟朋友需要幫忙這很義氣;但也不怪交警,誰讓小明開輛QQ就拉那么老大的冰箱?冰箱放倒比QQ都長!這么大的目標要是不抓顯然有些挑釁警察蜀黍的智商了……

(編輯:強子)


 

相關閱讀: 這樣開車要被扣分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