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半路沒電 司機被撂高速超車道還花拖車費

  來源:成都商報2017-10-3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一周多前,成都的李先生租用共享汽車,在繞城高速上,體驗了一次“驚魂”。當時,他駕駛一輛“盼達用車”,從溫江返回新都時,正行駛在繞城高速的超車道上,車卻突然失去動力,停在了超車道上。

(原標題:租用共享汽車,高速路上遇險情 車突然停在超車道上 租車人只得冒險挪車)

一周多前,成都的李先生租用共享汽車,在繞城高速上,體驗了一次“驚魂”。當時,他駕駛一輛“盼達用車”,從溫江返回新都時,正行駛在繞城高速的超車道上,車卻突然失去動力,停在了超車道上。他說,自己想找三角警示架放在車后方,卻也一直沒找到,不得已,只得冒險將車溜到應急車道上去,并花費600元將車拖走。這次經(jīng)歷,讓他心有余悸。

對此,“盼達用車”回應稱,李先生的遭遇非車輛原因,初步判定是用戶駕駛速度過快,導致用電量急速消耗,造成了電量不準確。目前,經(jīng)過溝通,“盼達用車”將退還李先生拖車費,以“緩解用戶情緒”。

超車道上 踩油門卻沒反應

李先生是一位“盼達用車”的老用戶。10月20日下午3:10,他在大豐街道找到一輛“盼達”?!爱敃r軟件上顯示,車子可以行駛144公里?!迸袛鄳搲騺砘?,于是李先生開車出發(fā)了。

讓李先生略感不解的事情,先出現(xiàn)在從溫江返回時。他告訴記者,到溫江后車熄了火,“當時顯示車還可以跑88公里?!辈贿^返回前,他再次啟動車輛,剩余里程卻變成了50公里?!盎厝ゴ蠹s40公里,我看電量也在慢慢回復,根據(jù)之前的使用經(jīng)驗,我感覺應該能夠回去?!庇谑撬_車上了繞城高速。

“在距離繞城高速北星大道出口大約15公里的位置,車突然沒了動力。”李先生回憶,事發(fā)時大約4:10左右,自己正處于超車道上,踩油門卻沒了反應,“當時車速約90公里每小時。”在失去動力前,李先生曾注意到,剩余里程還有30余公里。不過,他再次啟動后,剩余里程又變成不足5公里。“感覺電量在跳著下降,不準確?!?

冒險溜車 又花600元找拖車

車輛在路上“趴窩”,而此時,車就停在高速路的超車道上,來往的車輛呼嘯而過,十分危險。李先生準備找三角警示架放到車后。不過,“翻了副駕前面的手扶箱、后備箱、后座 ,都沒有找到三腳架?!?

事發(fā)后,122救援人員也趕到了現(xiàn)場。救援人員一面在后面攔車,李先生再瞅準機會把車溜到了應急車道,“在高速上變道的時候,心里真有點虛。”聯(lián)系了盼達用車的熱線后,李先生得知,需要將車弄到高速出口。無奈,他自費600元,讓拖車把這輛“盼達”拖出了高速。

當天下午6時許,救援人員趕到了現(xiàn)場,為李先生駕駛的這輛車更換了電池。這時,他希望能夠和“盼達用車”方面溝通拖車費的問題,卻被告知需要成都運營方面判斷事件的原因。10月22日,拖車費用一事一直沒有結(jié)果,他將經(jīng)歷發(fā)上微博。之后他得到回復:拖車費用需要向總部申請。

盼達回應:同意返還拖車費

10月27日,記者聯(lián)系了“盼達用車”方面。公司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對于李先生提出的“電量跳著降”,她表示“目前無法復核”。她稱根據(jù)記錄,李先生用車前的一個小時,巡檢人員曾對該車做過檢查,結(jié)果顯示“電池不存在任何異?!薄@钕壬吹降摹芭芜_用車”APP內(nèi)顯示的144公里里程,是理論行駛里程,“耗電量會因用戶的使用習慣和路況等因素產(chǎn)生變化?!彼f,“車輛突然失去動力”主要是車速過快導致電量急速消耗,造成電量不準確,使得車輛無法達到理論行駛里程。”進一步她表示,“過快”是相對城市道路行駛速度而言,車輛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加速可能會造成電池過度消耗。


而與李先生沒找到三角警示架的說法不同的是,她告訴記者,工作人員已經(jīng)確認車上是有三角警示架的。此外她補充,根據(jù)《盼達用車用戶協(xié)議》,在高速路上產(chǎn)生的拖車費由用戶承擔,不過“經(jīng)過用戶的反饋和描述,公司因充分考慮用戶的權(quán)益后,同意予以返還拖車費用緩解用戶情緒?!?

(編輯;鑫果)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shù)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