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中檢出鋁和增塑劑,不能吃了?食品安全專家這么說

  來源:上觀新聞陳璽撼2017-12-0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日,市消保委對本市人氣居前的20多家油條店進行了消費體察,公布了相關結果。 在抽查的29家店鋪中,有5家是無證經(jīng)營!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對本市人氣居前的20多家油條店進行了消費體察,公布了相關結果。

在抽查的29家店鋪中,有5家是無證經(jīng)營!

  其中,位于霍山路203號的阿文夜市豆?jié){油條店,這家在大眾點評網(wǎng)北外灘小吃快餐店熱門榜排名第二的網(wǎng)紅店居然是無證餐飲。

  更讓消費者擔心的是,此次被檢測的25家中,其中有8家店的油條被測出礬(鋁)超標!

鋁含量最高的一家是: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地址:成山路351弄8號。

報告引發(fā)了許多消費者的憂慮:油條還能吃嗎?

12月6日,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lián)合會召開新聞通氣會,食品安全專家表示,上海市消保委消費體察報告指出的部分油條樣品,雖然檢出了鋁和增塑劑,但含量都低于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規(guī)定的上限,為合格食品,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即使有小部分油條樣品鋁殘留量和增塑劑含量超標,但如果不是長期大量食用,也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檢出鋁就是故意添加明礬?

對于一些人士以檢出鋁為依據(jù)從而判斷“無礬”油條其實添加了明礬,上海市藥品和醫(yī)療器械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副主任彭少杰認為有失偏駁。他表示,油條并非人為添加了明礬才能檢出鋁的成分,自然環(huán)境的遷移或面粉等原料本身含有鋁,都可能導致油條中檢出鋁。

據(jù)介紹,地殼中鋁的含量高達7%以上,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因此鋁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可能通過各種途徑遷移入食品及其原料。

同理,增塑劑隨著塑料包裝工業(yè)的發(fā)達,也已廣泛存在于自然環(huán)境,可以通過自然循環(huán)、塑料包裝等方式遷移進食品中。彭少杰強調(diào),油條中檢出增塑劑,基本不可能是人為故意添加,這樣做沒有利益可圖,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是環(huán)境或塑料包裝中的增塑劑遷移進了油條,導致檢出。

有無風險要看吃了多少

含鋁或含增塑劑的油條,到底能不能吃呢?

“關鍵看劑量。”彭少杰表示,食品安全不能脫離劑量來探討,關鍵還要看吃多少。先看鋁,國際權威食品安全機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將鋁的每周可容忍攝入量限定為2毫克/千克體重。舉個例子,一個60千克的成年人,一周累計攝入120毫克以下的鋁,并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那么120毫克的鋁,相當于吃多少根油條呢?根據(jù)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guī)定,油炸面制品鋁殘留量不得超過100毫克/千克,假設每根油條的鋁殘留量都高達100毫克/千克,一根油條重50克,那么一個60千克的成年人,一周要吃24根這樣的油條,才可能超出鋁的可容忍攝入量。

至于含有增塑劑的油條,要吃到超出可容忍攝入量,就更“辛苦”了。根據(jù)歐盟最新的規(guī)定,增塑劑的人體每日耐受量為0.05毫克/千克,仍以一個60千克的成年人為例,一天攝入3毫克增塑劑可達到耐受量上限。假設每根油條的增塑劑含量為1.5毫克/千克(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規(guī)定的含量上限),一根油條重50克,那么一天要吃40根這樣的油條,增塑劑攝入才“超標”,幾乎不會做到。

專家介紹,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制定的相關物質(zhì)含量限值,出于謹慎再謹慎的原則,其實已經(jīng)乘了很多倍的安全系數(shù),通俗地來說,就算油條的鋁殘留量或增塑劑含量超標了,偶爾吃也不會有健康問題。不過,對于制售超標油條的經(jīng)營者,監(jiān)管部門仍將依據(jù)《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嚴懲重處。

(編輯:趙夢林)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