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兩位00后中國非遺魔術師任杰和張欣宇給觀眾帶來舞臺幻術《移形幻影》,拉開了2024第十二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暨世界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的序幕。
隨著炫酷的音樂,任杰和張欣宇在舞臺上“移形換影”,紅布一揮,他們在箱子內(nèi)外“秒速”換位?,F(xiàn)場觀眾領略到非遺魔術的魅力,跟著音樂的節(jié)拍鼓掌、歡呼。
任杰和張欣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傅氏幻術第五代傳承人?;眯g,又稱戲法,意同魔術。傅氏幻術源于北派幻術,傳承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2014年,傅氏幻術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任杰讀小學時,與媽媽的一次親子娛樂,在他的心里“種下了魔術的種子”。媽媽對正在看電視的任杰說“我給你看個好玩的東西”,然后把一枚硬幣“放進嘴里,從脖子后取出”。那一刻,任杰覺得魔術非常有意思,開始喜歡魔術。
從喜歡上魔術到正式拜入傅氏幻術門下,這段路任杰用了7年時間。這7年里,他不斷接觸魔術,把愛好變成了工作,也為好朋友張欣宇打開了魔術的大門。2019年,任杰正式拜著名魔術師、傅氏幻術第四代傳承人傅琰東為師,開始了他的全職魔術生涯。半年后,張欣宇也拜入傅氏幻術門下,兩人開始成為幻術舞臺上的搭檔。
第一次接觸傅氏幻術時,任杰和張欣宇被其深厚的歷史傳承和魔術師精湛的技藝吸引,深入了解后,他們發(fā)現(xiàn)了更多傳統(tǒng)文化的印記,也將更多傳統(tǒng)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表演中。
在魔術大會上表演時,任杰和張欣宇的服裝上繡滿了祥云圖案。任杰表示,他們做道具、做服裝,更希望體現(xiàn)中國特色,要蘊含中國風,讓傳統(tǒng)文化具象化。
中國與印度、埃及同為世界三大魔術起源地,魔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傅琰東曾將中國的青花瓷文化編入節(jié)目《青花瓷韻》,帶到國際魔術舞臺?!澳g也可以對外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傅琰東介紹,魔術在中國并非舶來品,司馬遷的《史記》就記載了幻術,傳統(tǒng)文化為中國魔術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厚的滋養(yǎng)。
傅琰東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夠堅持原創(chuàng),革故鼎新,形成獨特風格。如今,任杰和張欣宇正在為此努力著,希望創(chuàng)作一套自己的節(jié)目。
張欣宇說,任杰側重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自己則注重社會生活帶來的啟發(fā)?!跋M玫靥嵘绢I,把非遺魔術傳承下去?!彼f。
“魔術的魅力在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比谓苷f,年輕血液的加入會讓傳統(tǒng)文化更具張力,“我們要學好本領,融會貫通,創(chuàng)作出新的魔術,守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
在傅琰東看來,歷史是前進的,傅氏幻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發(fā)展。“魔術的精華是創(chuàng)作,不能一成不變。只有在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下,融合當代元素,藝術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
(編輯:月兒)
